| Centrip 編集部

江戶時代上京就走這條!到長野縣山間秘徑「與川道」漫步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年)有2條連結江戶(現今的東京)與京都的主要道路,沿海的路線叫作東海道,穿越內陸山林的路線則叫作中山道。
相較於全長約126里、共有53個宿場(類似古代的驛站)的東海道,全長139里、共有67個宿場的中山道不但距離更長,路途中還有許多需爬上爬下的山路,因此大名(封建領主)因參勤交代*需往返江戶與自己領土時,大多使用東海道,導致中山道的使用量僅東海道的1/4。
不過,沿海的東海道常會因水位上升而無法通行,這時不受水位影響的中山道,就因為行程不易受自然影響這項優勢,成為京都公主出嫁到江戶武士家時的好選擇了。這也讓中山道在日本歷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參勤交代:日本江戶時代的制度,大名需要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一段時間,隔年再返回自己領土,重複循環。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朝現代化發展,相較於開發迅速的東海道路線,中山道則因山路繁多而開發遲緩;但也得力於此,中山道的宿場町與街道保存了更多過去的樣貌。最近到富藏歷史的中山道,特別是藏於深山的宿場町「木曾路」漫步巡禮,成了一個人氣行程。

中山道漫步巡禮中,最知名的路段就是連結馬籠宿與妻籠宿的「馬籠山道」。不過這次Centrip Japan想換個新口味,介紹另一條路段「與川道」給大家。「與川道」雖然不像其他觀光地華美熱鬧,但卻可以深入體驗過去中山道的風情與道地日本味。

與川道其實不是中山道的主要道路,而是建來作為當木曾川洪水暴漲、或土石流導致主幹道無法通行時的替代山路。與川道大概是過去中山道的三留野宿與野尻宿中間的路段,現在的話則大概是JR中央線的南木曾站到距離2站的野尻站的區間。

這天,小編從名古屋出發,來了趟一日來回的與川道之旅。

小編在名古屋站乘坐「Wide View Shinano號」的7點始發班次出發,約1小時後就抵達南木曾站。

從南木曾站出來後,馬上就會看到「桃介橋」的指引標示。

致力於開發木曾川水力發電的福澤桃介在建造「讀書發電所」時,為了供給物資而建設了「桃介橋」。這座1920年代建造的吊橋,全長247公尺,寬2.7公尺, 木製橋樑是一大特色。

當時,日本正處於快速現代化的時期,當務之急是要從小型火力發電轉為發電量高、成本更低的水力發電。這時,水量豐沛、湍急的木曾川就成了備受矚目的水力發電好據點。福澤桃介在1919年至1926年間,在木曾川流域建造了7座發電廠,因此有了「電力王」之稱。從高低落差明顯的河堤,這種為了防止河水氾濫的獨特形狀,就能想像木曾川的湍急程度。

南木曾站的周邊就是過去的「三留野宿」,但現在已看不到什麼舊時痕跡,只有主營地的標誌勉強遺留。

與川道會穿過許多民家間的狹窄小路,有時不太好找,但不用擔心,這裡有許多標有「中山道」的路標,只要朝著「野尻站」方向前進就不會出錯啦。再走一小段路,映入眼簾的就是山區特有的梯田風景。

走入保存良好的檜木小路,途中會看到祈求豐收的「二十三夜塔」等小型歷史遺跡。

再往前走,會看到一家叫做「結庵」的民宿獨自矗立。

「結庵」是經過翻修的古民宅,一進門就會看到厚實的樑柱,令人印象深刻。不但有可以讓住宿者圍著聊天的「圍爐裏」,廚房設備也很齊全。據說住宿的客人中也有許多外國觀光客呢!住在這家民宿,以它為據點來趟中山道漫步也是小編滿推的方式。

「南木曾」正如其名,位於「木曾」山區的「南」方,比起木曾北區,南木曾氣候溫暖、積雪較少。不過小編取材的這天正逢年末,天氣十分冰寒,多條路線都被積雪覆蓋。

這天,為我導覽的是之前也曾豪爽的帶我參觀過秋天的御嶽古道的KISO ONTAKE觀光局的輿先生,我跟在他身後朝雪路前進。到這邊為止幾乎沒有什麼陡峭難走的道路,可以放鬆身心好好散步。倒是反射在雪地上的陽光有些刺眼呢。

道路中間設了個手工製作的大門,目的是要防止野生動物進入破壞田地。這邊有用手寫標示了日文與英文的「推(押す/PUSH)」,不用擔心,直接推門走進去吧!

大門後面可以看到大片利用山間坡度形成有高地差的田地。經過田地再往前,則可看到與川村的庄屋屋敷(村長的家)。被兩旁房屋包夾在中間的就是與川道的一部分。

小編邊跟當成寵物馴養的山羊打招呼,邊沿著平坦的農場道路前進。之後再進入一段山路,最終到達一個有屋頂的休息區。

過去行經中山道的公主隊伍們是不是也曾在這邊歇腳過呢?從南木曾站邊拍照邊漫步走到這裡大概會花3小時左右,差不多要休息一下啦!不過這附近都沒有店家,要記得自己準備些食物喔!

昔日林業繁榮的時代,木曾山上有條「木曾森林鐵道」,是為了運送山中砍下的木材而建的。

隨著林業衰退,森林鐵道也跟著廢棄,但沿著與川道行走,還是可以看到不少當時留下的遺跡。

望向腳邊,你會發現路上有許多檜木的樹根從土中冒出。這是因為這裡是堅硬的岩石地形,樹根無法扎根到地底深處的關係。

木曾地區不但雨水多,冬天還又寒冷又降雪,在這樣嚴苛環境下生長的檜木會比其他地方的檜木生長得慢;但也因為花了更多時間生長,木曾地區的檜木擁有美麗的年輪,日本建築愛用,自古以來就是遠近馳名的高級木材。

突然間,我們已走完檜木林,來到了一片田野。再往前則連接著一條竹林小徑。

穿越竹林後,必須要走下一個陡峭的山坡。這邊有個鐵製的階梯,下樓梯要小心喔!

再走一小段路,就會看到阿彌陀佛堂。雖然不知道這間寺廟的詳細由來,但一定是自古以來就守護著與川道往來的旅人們吧!

沿路上可以不時遠眺到日本阿爾卑斯山脈,鋪滿白雪的山峰在藍天下顯得格外美麗。

最終,我們來到了叫做「欄干橋」的橋樑。據說過去公主的陣仗要通過這條河川時,耗費了無數的人力建造了這座華麗橋樑,橋的欄杆更是裝飾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現在已經看不到這座橋的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座索然無味的水泥橋。越過這座橋就快到與川道的山頂「根之上峠」了。

在山頂前,道路突然變得有些陡峭。

這邊有個驅熊的鐘。雖說這附近並不常出現旅客被熊攻擊的事故,但是以防萬一,還是敲一下鈴,以免路途中驚動冬眠中的熊。

直直往前走,可以感受到整片聳立的檜木林帶來的震撼。再往前走,有個建於小河上的橋,走到底會看到小石像。

這是18世紀的石佛像,上面刻了「左山道,右野尻道」。這正證明了自古以來許多人將與川道作為中山道的繞行路徑。那我們就往「山道」的方向前進吧!

一口氣爬上最後一個陡坡,就來到山頂「根之上峠」了。稍微有點遺憾的是,這附近被高大的檜木林包圍,沒辦法從山頂遠眺周邊風景。 8點多開始從南木曾站出發,到山頂的「根之上峠」已是12:20了。

從「根之上峠」開始是下坡路了。

走了約1小時單調的道路後,終於抵達野尻宿了!

「野尻宿」過去曾是非常繁榮的宿場町。但很可惜的是1930年因為一場大火,將老街大半吞噬殆盡。不過從為了防止外來敵人而設計成左彎右拐的「枡形」道路結構中,還是能窺探出當年宿場町的僅存面貌。

野尻站靜靜的聳立在野尻宿間,是個沒有站務人員駐守的無人車站。小編在下午2點左右抵達野尻站,開始返程。

我們這次走的與川道路線,起點南木曾站海拔約400公尺,山頂的「根之上峠」海拔850公尺,高低差約450公尺,總長約16公里。這趟行程含休息時間,慢慢走大概花了5~6個小時。

隨處所見都是彷彿時光靜止在江戶時代的復古景色、高直聳立的檜木、遠處白雪靄靄的山峰,真的是趟很棒的旅行經驗。 這條與川道還是條鮮為人知的觀光路線,小編去的這天幾乎沒有遇到其他旅客,享受了寧靜的時光。如果你也對為了防範新冠肺炎要處心積慮避開人多的地方這點感到心累的話,推薦你到與川道漫步一趟,享受身心靈放鬆的時刻吧。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